創新是沈陽邁向國家中心城市的靈魂和密碼,7月14日沈陽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的《關于新發展階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的若干政策措施》具體包含六方面27項內容。其中科技創新新政著力結合新發展階段市委、市政府對渾南科技城重大部署,強化靶向設計,彌補政策短板。
新政主要包含六方面內容
第一方面,著力提升綜合創新能力。重點在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強化平臺創新效能、強化基礎研究力度、強化重大創新資源引進方面提出4項政策舉措。
第二方面,著力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重點在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支持企業組建創新聯合體、支持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支持重大項目轉化應用方面提出4項政策舉措。
第三方面,著力提升產業創新能力。重點在以新基建推進數字經濟、以場景應用帶動智能升級、以智能制造提升產業水平、以人工智能打造智慧城市、以創新產品應用拓展產業空間、以生物技術引領生物產業發展、以科技支撐社會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提出7項政策舉措。
第四方面,著力提升載體創新能力。重點在推動創新創業載體建設、推動科創園區“三生”建設、推動科技服務機構建設、推動重大科技活動組織方面提出4項政策舉措。
第五方面,著力提升專利創新能力。重點在加強高價值專利培育、加強專利密集型產品認定、加強專利導航決策、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加強知識產權托管服務方面提出5項政策舉措。
第六方面,著力提升制度創新能力。重點在完善市場導向創新體制、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科技創新統籌推進方面提出3項政策舉措。
新政與以往的科技政策相比主要有三方面突破點而且其中獎勵激勵實實在在看得見
突破點一:
填補原有空白政策
科技創新新政著力結合新發展階段市委、市政府對渾南科技城、產業技術創新等重大部署,強化靶向設計,彌補政策短板。主要包括:
圍繞“一城三區”建設,加強重大創新資源引進,根據市場化評估及投資規模給予落地研發機構最高3000萬元支持,對績效評價達標的再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
圍繞產業技術創新,加強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融合互促,對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產品應用、場景建設、智能制造提升、智慧城市建設、新藥及醫療器械研發轉化給予最高300萬元支持,并圍繞碳達峰碳中和、增設城市低碳發展科技專項,切實解決科技與經濟發展脫節問題、將科技創新落實到產業發展上。
圍繞國家研發成果轉化,加強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與市科技計劃銜接,引進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研發成果,在沈開展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應用,給予最高300萬元支持。
圍繞科技交流合作,加強重大科技活動組織和品牌科技活動打造,對高校院所、企業在沈承辦的國內外有一定影響力的科技交流活動給予最高100萬元支持。
突破點二:
提升創新能級政策
科技創新新政著力高效服務創新主體,推動科技創新資源向創新主體聚集,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主要包括:
圍繞加大企業培育,在持續對高新技術企業、瞪羚獨角獸企業支持基礎上,大力培育苗企業成長,對國家認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給予2萬元支持。
圍繞高校院所基礎研究,在積極參與組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區域創新發展聯合基金基礎上,對獲批建的國家基礎學科研究中心給予最高200萬元獎勵。
圍繞技術攻關,實行重大技術攻關項目“揭榜掛帥”,給予揭榜項目最高300萬元前資助。
圍繞全鏈條科技創新平臺體系,激活存量培育增量,支持創新主體創建或升級創新平臺,對新批建的國家級創新平臺獎勵額度由200萬元增至500萬元,強化國家級平臺與省市級平臺聯結效能,加快布局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圍繞創新創業載體建設,鼓勵創新創業載體提標升級,對新認定(備案)的國家(專業化)眾創空間、科技企業孵化器、星創天地給予最高50萬元獎勵。
突破點三:
績效評估獎勵政策
科技創新新政著力突出創新性和改革性,突破傳統支持模式,按照質量、能力、績效、貢獻為核心的評價導向,實行普惠性與績效性支持相結合,充分激勵調動創新主體積極性。27條科技創新新政涵蓋政策點45個,其中普惠性政策32個、占比71%,績效性政策8個、占比18%。主要包括:
圍繞做強科技創新平臺,對納入市科技創新平臺的各級創新平臺,根據年度績效評價給予最高100萬元獎勵。
圍繞新型創新載體建設,對以市場為導向、以研發為產業、以技術為產品的新型研發機構,根據年度績效評價給予最高1000萬元獎勵。
圍繞提升雙創載體建設,對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和星創天地,高校院所建設科技條件平臺研發實驗服務基地,技術轉移示范機構,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等,結合各載體的服務能力、社會貢獻等,根據年度績效評價給予獎勵性支持。
制定這些政策措施的原則
強化科技創新改革。按照抓戰略、抓改革、抓規劃、抓服務定位,著重推動科技管理向創新服務轉變,加強科技創新統籌布局、系統組織、跨界集成,提升政府、創新主體、市場、社會整體創新效能。
強化目標需求導向。堅持以市場需求引導資源高效配置,著重推動以“揭榜掛帥”為核心的科研立項和組織管理模式創新,以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為主體的科技型企業群體壯大,以重大創新平臺為引領的各級平臺自主創新能力和服務產業能力雙提升。
強化科技創新體系。優化配置人才、平臺、資金、知識產權等創新要素,著重從源頭創新、企業創新、產業創新、載體創新、專利創新、制度創新全過程設計,從平臺提升、基礎研究、資源引進、園區建設、企業培育到協同創新的多鏈條覆蓋。
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融合。面向提升產業創新能力、強化創新型經濟核心競爭力,著重加大對新基建、場景應用、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物技術、社會治理等領域支持力度,強化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融合互促,以科技創新促進產業創新壯大新動能。
問
《若干政策措施》實施后如何落實,將采取哪些措施?
答
首先,為確??萍紕撔滦抡行鋵?,市科技局會同市財政局同步制定了27個配套實施細則及相關圖文解讀,逐項對政策的支持方向、支持主體、支持方式、支持標準等加以明晰,具有較強的針對性、指導性和操作性,為創新主體知曉政策、掌握政策、享受政策提供了更為直觀的指南。
其次,市科技局將會同相關部門和各地區,按照“三直一快”要求,突出重點,簡化環節,簡便流程,讓政策措施及時地兌現,讓創新主體盡快感受到政策的獲得感和激勵作用,激發各類創新主體創新創業活力,促進科技資源集聚、創新活動協同和科技成果應用。
此外,將通過“萬人進萬企”“一聯三幫”等載體,加大科技創新新政的宣傳推送,制發宣傳簡冊,組建宣講隊伍,持續優化服務,推進政策走進創新主體、走進區縣、走進科創園區,不斷擴大政策的知曉度和覆蓋面。
內容來源:沈陽發布